猎头顾问怎么渡过这一轮经济寒冬?
发布时间:2025-04-15
2024年以来,猎头行业普遍感受到“单子难谈、人难找、入职难落地”的三重压力。一方面客户预算紧缩,项目收缩;另一方面候选人观望情绪加重,换工作意愿减弱。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,许多猎头顾问面临资源减少、绩效下滑、情绪低迷的挑战。
但寒冬之中,也隐藏着结构性机会。谁能稳住、活下去、不断进化,谁就能穿越周期、迎接春天。
以下是一些实战性建议,供猎头顾问参考:
一、客户层面:用“行业理解力”换订单,而非靠价格战
企业在寒冬里更谨慎,猎头顾问不能再“撒网式BD”,而应精准出击、展现专业:
- 聚焦重点行业:医疗、半导体、能源、先进制造、AI大模型等仍有结构性人才需求;
- 分析客户业务:从岗位背后的组织调整、战略变化去挖掘招聘意图;
- 提供“增值服务”:比如定期提供《人才市场观察》《岗位薪酬报告》,做客户的“人力顾问”而不只是“简历中介”。
记住:寒冬下,客户只信专业,不再迷信“大品牌”和“低价格”。
二、候选人层面:从“换工作”顾问转向“职业发展”顾问
人才在寒冬更谨慎,猎头顾问也不能再只是“催换工作”,而要成为候选人的职业引路人:
- 做“长期信任关系”:不急于推进跳槽,而是帮候选人识别当前岗位的价值与瓶颈;
- 多用内容留人脉:比如写简洁实用的《某行业跳槽指南》《2025年岗位展望》在微信/知乎等圈层发声;
- 关注“主动流动人群”:比如被裁后空窗期的高端人才、有职业危机感的中年经理人,是当前最活跃的求职力量。
三、项目交付:缩短交付周期、提高命中率才是王道
现在客户“能签约”的项目不多,猎头顾问要做的不是数量,而是把一个项目做深、做准、做成:
- 调研更深入:推荐前一定要搞清楚岗位的业务场景、绩效要求、老板风格;
- 访寻更精准:缩小“有效候选池”,一开始就聚焦于真正可能动、匹配度高的人;
- 过程管理更紧凑:候选人面试后及时反馈、推进offer谈判,缩短流程避免变数。
不再是“铺简历”,而是“打穿一个点”。
四、自我进化:提升专业力,比什么都重要
这个阶段,是做顾问的“技术沉淀期”,也是拉开顾问能力差距的关键期:
- 补充行业知识:不懂产业,不懂岗位,不懂组织逻辑,谈不了客户也聊不了候选人;
- 磨练访寻技巧:要善于破冰、建立信任、判断动机、洞察人性;
- 系统建设个人资料库:建立起细分行业的人才地图、BD客户库,为后续爆发蓄力。
未来属于专业顾问,而不是信息搬运工。
五、情绪管理:别怕慢,坚持做对的事
经济寒冬是一面放大镜,它让浮躁者出局,让稳健者显形。对每位猎头顾问来说,这可能是一次必要的“成长型危机”。
- 允许短期收入下降,但不允许能力停滞;
- 少焦虑结果,多专注过程;
- 和靠谱的公司、靠谱的老板、靠谱的客户长期绑定。
等春天来时,客户会记得你撑住了、候选人会记得你帮过他、行业会记得你始终在场。
每一次寒冬,都是一次重新定义“什么是优秀顾问”的机会。
有人退出,有人重生。关键看你有没有用寒冬的时间,变成一个更专业、更稳健、更值得信任的自己。